参考书籍 考试题型 学科排名
考试科目 专业方向 报考条件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分数线
就业前景 复试调剂 经验分享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招生简章 专业目录 报录比例
院系介绍 名师风采 复试试题
背景:
阅读新闻

313历史学基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日期:2012-01-04] 来源:博仁教育  作者:lbx [字体: ]


(一)政治篇

一、知识归类
1、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几个阶段
⑴14—17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①政治特征:封建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受到冲击,资本主义曙光显现。
②主体内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⑵17—19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政治上的重大转折和变化时期
①政治特征:资产阶级势力壮大,加快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②主体内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封建国家改革、殖民扩张、启蒙运动。
⑶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的时期
①政治特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政权。
②主体内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不同社会思潮出现、资产阶级镇压革命和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⑷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①政治特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生活发生显著变化,政治局势相对稳定。
②主体内容:国家职能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两党政治形成、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⑸一战——二战结束,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危机时期
①政治特征: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法西斯的嚣张和反法西斯斗争。
②主体内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民主政治不断发展,革命与战争连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反苏和纵容法西斯侵略,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⑹二战后——20世纪后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时期
①政治特征:资本主义世界重新组合,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
②主体内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美国成为世界政治霸主,形成“冷战”局面、帝国主义推行霸权政策和新殖民主义政策及世界人民的反抗
⑺20世纪后期,新旧世界政治格局交替和经济“滞胀”时期
①政治特征: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形成。
②主体内容:殖民体系崩溃,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经济进入滞胀阶段,资主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2、重大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⑴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1566—1581年),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⑶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具有民族独立和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的革命。
⑷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年),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⑸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
⑹1848年欧洲革命(1848—1849年),是一次规模巨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⑺美国内战(1861—1864年),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⑻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⑼德国十一月革命(1918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重要改革和统一运动
⑴封建国家的改革
①俄国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开始)
②法国路易十四改革(17世纪后半期)
③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18世纪中期)
④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18世纪中期)
⑵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①西欧宗教改革(16世纪),既是一场反教会斗争,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
②英国议会改革(1832年开始),为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打开了大门,标志着工业资阶政治地位的提高。
③意大利加富尔改革(1852年),增强了撒丁王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为意大利统一创造了条件。
④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标志着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⑤普鲁士俾斯麦的军事改革(1862年),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⑥日本明治维新(1868—1873年),使日本改进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⑦法国财政改革(20世纪20年代),促进了法国战后经济的恢复。
⑧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之先河,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美国和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⑶资产阶级性质的统一运动
①德意志统一(1864—1871年)
②意大利统一(1859—1871年)
4、重要文献
⑴英国:①《航海条例》(17世纪中期颁布) ②《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通过)
⑵法国:①《人权宣言》(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 ②《1791年宪法》(1791年制宪会议颁布)
③《拿破仑法典》(1804拿破仑公布《民法典》,后又公布了《商法典》和《刑法典》)
⑶美国:①《独立宣言》(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 ②《1787年宪法》(1787年颁布)
③《宅地法》(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⑷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颁布)
⑸德国:《魏玛宪法》(1919年颁布)
5、主要资产阶级政党
⑴英国:①托利党,17世纪形成,代表土地贵族高级教士利益;②辉格党,17世纪形成,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③保守党,19世纪中期在托利党的基础上建立;④自由党,19世纪中期辉格党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合并而成;⑤工党,20世纪初成立。
⑵法国:①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利益;②雅各宾派,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③热月党人,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④君主立宪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
⑶美国:①民主党,19世纪中期形成,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②共和党,19世纪中期形成,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利益。20世纪初,两党差别消失,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⑷日本:倒幕派,代表中下级武士。
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
⑴英国:1689年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⑵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制
⑶法国:经过反复斗争,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⑷俄国: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沙皇专制君主政体
⑸意大利: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⑹日本:1889年宪法颁布后,由封建君主政体转变为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⑺德国:1871年完成统一后,实行统一后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⑻德国、日本、意大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度建立起法西斯统治
7、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⑴内容: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③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⑵形成过程
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的西、葡殖民扩张,以及17—18世纪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使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②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变本加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③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8、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
⑴工场手工业时期:①主要殖民国家:较早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其后是英、法、荷等国。②殖民区域:主要是在大洋沿岸。③殖民特征:海盗式的掠夺。
⑵工业资本主义时期:①主要殖民国家:除老牌殖民国家外,俄、日、德、美等国也加入殖民行列。②殖民区域:遍布世界各地。③殖民特征:殖民扩张以争夺殖民地、抢占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为目的;殖民国家间不断爆发争霸战争。
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①主要殖民国家: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参加了殖民扩张。②殖民区域:非洲几乎被瓜分完毕,拉丁美洲成为实际上的半殖民地,亚洲除日本外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③殖民特征: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企图从政治上瓜分殖民地。
9、资本主义政治思潮
⑴文艺复兴运动:①时间:14—16世纪。②主要社会思潮:人文主义。③性质: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④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莫尔等。
⑵启蒙运动:①时间:18世纪。②主要观点:批判专制王权和封建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百科全书派等。
⑶保守主义思潮: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形成,代表土地贵族和保守势力的利益,反对工业社会,主张控制资本主义发展。
⑷自由主义思潮: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社会革命,主张改良。如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革命和改革运动、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
⑸社会主义思潮: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⑹民族主义:主张建立各民族统一的主权国家。其一是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范围的运动,就是争取民族自强与振兴,加强民族凝聚力的运动。如德意志的统一。其二是反对外国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即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一种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独立运动,如波兰反抗俄国统治的民族起义,另一种是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以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为典型。
10、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战争
⑴英国两次内战(1642—1648年)
⑵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
⑶法国与欧洲反法同盟的战争(1792—1793年)
⑷德意志三次王朝战争:①1864年对丹麦战争;②1866年普奥战争;③1870年普法战争
⑸日本武装倒幕(1863—1867年)和“二•二六兵变”(1936年)
11、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⑴17世纪初,荷兰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俄等国仍然是封建国家。
⑵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大陆以封建制度为主体。这一阶段世界政治重心在欧洲。
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美日虽然势力大增,但欧洲政治重心地位不动。
⑷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政治制度日趋完善,美日日渐强大,向欧洲政治重心地位提出挑战。
⑸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法西斯和反法西斯集团,最终反法西斯联盟战胜法西斯集团。
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大改组,欧洲在资本胡一政治舞台上黯然失色,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
⑺20世纪9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
1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状况
⑴英国
①概况:a.16世纪宗教改革,成立英国国教,后出现清教徒运动。b.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c.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d.18世纪初,形成内阁制。e.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扩大了政治权利。f.19世纪后半期,自由党和保守党交替执政。g.一战后,自由党衰微,形成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局面。h.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i.1949年加入北约。j.1986年加入欧共体。
②特点:a.议会制度比较完善。b.长时间推行两党政治。
⑵法国
①概况:a.16世纪法国宗教改革,以天主教为国教。b.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前期,路易十四改革。c.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1791年颁布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e.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f.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g.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h.1930年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i.1848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j.1852年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k.1870年9月4日革命后建立第三共和国。l.1946年建立第四共和国。m.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
②特点:a.革命运动发生最多的资本主义共和国。b.政局不稳、政权更替频繁。c.共和制与君主制经过长期斗争,最终确立共和制。
⑶美国
①概况:a.1775—1783年独立战争,美国独立。b.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c.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d.1861—1865年内战,1862年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e.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共和党与民主党轮流执政。f.向帝国主义过渡完成后,两党差别消失。g.1933年罗斯福新政。h.1946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实行“冷战”。i.二战后,成为世界政治霸主。
②特点:a.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b.较长时间占据世界政治霸主地位。
⑷日本
①概况:a.1192—1868年,幕府统治时期(镰仓、室町和德川幕府)。b.1868年武装倒幕,成立明治维新政府,建立君主政体。c.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20世纪30年代建立法西斯专政。e.二战后,消除封建势力,实行政治改造和民主改造,建立民主制度。f.70年代后,政治势力壮大,与美、欧共体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②特点:a.具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b.天皇专制长期存在,民主政治发展水平低。
⑸德国
①概况:a.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盛行。b.16世纪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c.18世纪中后期,腓特烈二世改革。d.1848年柏林革命。e.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统一运动,建立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帝国,即第二帝国。f.1919年十一月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g.1919年建立魏玛共和国,是以《魏玛宪法》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h.1933年建立法西斯专政。i.二战后被四国分区占领,后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j.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
②特点:a.较长时期处在分裂状态。b.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有较大影响,富有侵略扩张性。
⑹俄国
①概况:a.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沙皇专制巩固。b.1861年农奴制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c.一战中,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d.1905年革命。e.一战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②特点:a.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对外扩张性。b.沙皇专制长期存在,民主政治水平低。
⑺意大利
①概况:a.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潮发展。b.19世纪中期统一运动,王国成立。c.1922年建立法西斯专政。
②特点:a.长期处于分裂状态。b.政治民主化程度低。
13、重要政治人物的活动及历史功过
⑴英国:①克伦威尔,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镇压掘地派运动和爱尔兰起义,建立军事独裁统治。②华尔波尔,辉格党领领袖,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促成了内阁制的形成,推行各项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③丘吉尔,领导对德作战,提出援助苏联;二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⑵法国:①路易十四,进行改革,强化中央集权,实行重商主义政策。②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领导人,在保卫和推动法国革命向前发展方面起过重大作用。③拿破仑,打击反法同盟,远征埃及,保卫革命成果;建立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进行对外战争。④戴高乐,领导自有法国运动,执政期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⑶美国:①华盛顿,独立战争领导人,美国第一任总统。②西奥多•罗斯福,提出“大棒政策”,加强对拉美武装干涉。③林肯,主张废除黑人奴隶制,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领导取得内战胜利。④富兰克林•罗斯福,推行“新政”,反法西斯联盟的倡导者,提出《大西洋宪章》。⑤杜鲁门,实行“冷战政策”。⑥尼克松,对外政策实施战略收缩。
⑷德国:①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建立新教路德教派。②腓特烈二世,实行改革,强化专制制度。③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实行军事改革,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颁布《反对社会主义非常法》。④希特勒,宣扬沙文主义、复仇主义、种族主义思想,组建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⑸俄国:①彼得一世,学习西方,实行改革;推行对外扩张政策。②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农奴制改革;积极对外扩张;组织神圣同盟。
⑹意大利:①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②加里波第,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组织红衫军远征。③加富尔,领导意大利统一运动。④墨索里尼,法西斯党魁首,建立法西斯专政,发动二战。
⑺日本:明治天皇,实行明治维新。
二、知识深化
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和发展的特点
随着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的产生和发展,在思想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出现了深刻的变革,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
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为资本主义大发展起了思想解放作用。②社会发展方面,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走向统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形成趋势。③政治方面,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由于力量弱小,采用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④政治制度方面,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成功,首先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以上诸方面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市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桎梏,尼德兰革命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树立了典范。在各方面共同作用下,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逐渐发展、壮大。
2、东方的衰落与西方世界优势形成的原因
西方世界在向近代迈进中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有:①殖民掠夺为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文艺复兴运动为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提供了精神食粮。③宗教改革是西方世界优势形成的清道夫。④良好的政治环境为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保驾护航,王权与资产阶级的互相支持与互利。
东方衰落的主要原因有: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强化,封建自然经济难以解体,资本主义萌芽难以成长。②东方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自然经济的固守和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不利于海外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使东方各国落后于历史的进程。④缺乏新的思潮的冲击,传统的伦理道德维护着封建统治,得不到舆论声援的资本主义萌芽极易夭折。
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规律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17、18世纪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西欧一些先进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些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取得的胜利也至多是推翻封建制度,解决资产阶级掌权的问题。它只能是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而不可能建立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
特点主要有:①革命只发生在少数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的国家。②革命的领导者大多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③革命的理论武器是启蒙思想。④革命基本成功后,掌握政权的是大资产阶级。⑤革命进程曲折多变。⑥激进的革命措施最终被取消,保留的一般是大资产阶级掌权时的成果,最终在成熟的基础上稳定下来。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主要表现在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同时,各国的革命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英国革命为美、法革命树立了榜样,美国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法国革命的爆发。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出现表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4、对17—18世纪欧洲封建国家改革的认识
这些改革都是封建君主自上而下推动的,虽然改革是从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出发,没有从根本上改革社会性质,但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客观上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统治者提供了扩张的资本,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打下了基础。这些改革正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主流。这种改革是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一条途径,只是当时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势力相对弱小,还无法完成这种过渡。
5、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政治领域的深刻变化
随着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政治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资产阶级展开了一系列争取民主和政治权利的斗争,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各种政治思潮涌现,最引人注目的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同时还存在着保守主义,占主流地位的是自由主义。
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成因和评价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本质上是统一的世界经济政体,资本主义世界和殖民体系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伴随着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而羽翼渐丰的。
成因:资本主义的开放和扩张的本性。
评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一方面,它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它对外不断殖民扩张,必然导致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加强,改变了过去的封闭状态。同时,对外的殖民扩张,也造成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灾难,激起了反抗;但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
7、关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特点及其成因(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表现出两类不同的趋势:
一类是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充分发展,实行的是政党政治、公民自由的体制,同时以较为健全的代议制度,即议会政治制度作为实际上的保证。其中,英国以自由主义改革著称;法国以共和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为突出表现;美国则典型地体现了两党政治的制衡作用。
另一类型是封建专制色彩比较浓厚的德、俄、日等国,这些国家没有经历过比较彻底的革命,在政治上较多地保留了旧的封建残余,统治方式未发生根本变化,旧传统根深蒂固。其中,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对内专制主义和对外扩张主义;日本呈现出垄断、专制、侵略三位一体的特点。
历史证明,走专制主义道路的资本主义国家穷兵黩武,给人类带来灾难,给国家带来危害,是逆历史潮流的。政治民主道路则顺应了历史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中完善,至今仍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8、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地位、作用及多样性
资产阶级改革同革命一样,也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一般途径。在早期资本主义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到19世纪中期,改革和革命一方面为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开辟道路,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也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改革更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和增强资本主义制度生命力的法宝。
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不同方式:一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如英、法;二是通过民族解放运动,如美国;三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如俄、日;四是通过民族统一运动,如德、意。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有共性,也有异性。其共性有:①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正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得以发生的必要社会历史条件。②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严重阻碍和束缚,这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深刻动因。但这种阻碍和束缚,又表现出其特定历史阶段的强烈个性色彩,主要表现为:a.封建专制或封建残余势力的阻碍,如英、法、俄等;b.殖民主义的阻碍,如美国;c.分裂格局势力的阻碍,如德意志和意大利;d.黑人奴隶制的阻碍,如内战前的美国;e.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阻碍,如日本。
但处于各方面的原因,各国革命和改革的领导阶级也不完全相同,如北美独立战争是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联合领导的;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是当时的封建势力的代表皇帝主持推行的;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都是无产阶级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领导的。
9、关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类。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分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两种,前者如英国,后者如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日本根据1889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虽然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是本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制有议会制和总统制两种形式,前者如法国,后者如美国。
10、如何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①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②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活动,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③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无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合法斗争,这给无产阶级提供了组织和训练革命队伍的机会,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但其阶级局限性和虚伪性也是显而易见的:①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与实际脱节,广大人民群众并不能充分享受到民主和自有权利。②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强调全体公民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不平等。因此,资产阶级民主是在民主外衣掩盖下的资产阶级专政。
11、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资本主义发展是个全面的、不间断的历史过程中,需要认识到:①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其发展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从外部条件看,对外殖民掠夺和扩张,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商品、资本投资市场和原料产地;从内部动力分析,由于科技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保证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政治发展不平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在帝国主义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不平衡性,虽然曾导致动荡甚至是战争,但也可以促进资本主义政治向更合理、科学的方向发展。③资本主义发展的总趋势。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而且在不断自我完善中发展,但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与生产日益社会化的基本矛盾无法根本上克服,因此向社会主义过渡也是必然的。
12、关于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专政问题
20世纪30年代,德日两国先后建立法西斯专政,其建立的共同原因有:①历史原因,两国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②两国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并受到客观环境制约,转嫁危机的回旋余地小,致使社会动荡,为法西斯上台提供机遇;③两国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度不满,极力想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外扩张的要求强烈。
但由于历史和国情的不同,两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过程中,也有不同特点。德国是建立法西斯政党在国会选举重获胜而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其特点是:①有一个以希特勒为领袖的强大的法西斯政党,并发动了有群众基础的法西斯运动;②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式,取得全国政权;③对原来的国家政治体制作了彻底改变。日本的特点有:①日本是通过均不建立法西斯专政的;②日本军部是通过对内发动政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而逐步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③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法西斯统治的;④日本的法西斯专政并没有突破近代天皇制的框架范围。
两国法西斯专政也具有相同特征:①都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极端形式;②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国家职能无限扩大;③以极权制取代民主制,废除议会制和多党制,实行一党专政和党国合一的独裁统治;④都鼓吹极端民族主义,积极对外扩张和侵略。
(二)经济篇
一、知识归类
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发展概况
⑴简单协作时期: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14—15世纪,在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⑵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中期—18世纪末
①16世纪前后的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上的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西欧诸国的早期殖民掠夺,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在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北美等地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中,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资主迅速发展。
④西欧封建国家的改革,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机器大工业时期:19世纪至今
①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19世纪初至19世纪70年代。a.主要资本主义国英、法、美、俄和日等,先后在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后期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b.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及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仍保持飞速发展势头。c.自有资本主义兴盛发展起来。
②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a.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b.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大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d.促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e.以私人垄断为主要形式。
③一战后到20世纪30年代:a.一战对欧洲各国造成严重破坏,英法经济凋敝衰退,德国和意大利经济处于崩溃边缘。b.各国在20年代出现了经济复苏局面。c.美日在大战中受益,成为债权国。d.国际经济力量结构发生变化,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④30年代大危机后至今,逐渐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a.30年代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日发展军国主义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B.二战期间的战时体制,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二战结束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d.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影响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一直保持增长状态。由于制约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未消除,经济危机并未克服,资本主义仍处于温和衰退与缓慢上升之中。e.战后世界几个年纪格局发生变化,多极化趋势和经济一体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正在形成。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⑴英国
①概况:a.14、15世纪,出现手工工场,羊毛纺织品远销海外,资本主义兴起。b.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加强海外掠夺。通过圈地运动,农村出现许多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奴隶贸易使英国许多城市兴盛起来c.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进行。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亦称“世界工场”,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e.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缓慢,先后被美德超过,丧失了世界工业垄断地位。f.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经济霸权地位开始动摇。g.二战后靠美国援助恢复了经济,经过稳定发展时期后陷入“滞胀”阶段。
②特点:a.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b.是世界上最早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国家。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被成为“殖民地帝国主义”。d.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e.从20世纪至今,英国经济势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一直保持下降趋势。
⑵法国
①概况:a.14、15世纪,法国南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17世纪中期,路易十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拓展对外贸易,法国财富大增,国力日强。c.18世纪,农业在法国占统治地位,工商业发达程度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d.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e.普法战争失败后的割地赔款,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f.19世纪末,法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再美德之后。垄断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在国内外信贷领域,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g.一战后,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2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较快,1924年工业产量超过战前水平。h.30年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i.1967年参加成立“欧共体”,经济稳定发展;20年代进入“滞胀”时期。
②特点:a.小农经济在经济中影响巨大,影响了国内市场和工业生产的发展。b.是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在19世纪中期以前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c.高利贷对国家影响大。d.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影响巨大。e.是较早向美国经济霸权挑战的国家之一。
⑶美国
①概况:a.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b.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c.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迅速发展。1960年,美国成为世界第四号工业国。d.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发展迅速。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e.一战期间,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战后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工业生产高涨,居世界首位,此时期被称为“柯立芝繁荣”。g.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美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h.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还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倡议成立了关贸总协定,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i.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一方面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有利地位,大力拓展世界市场;一方面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经济稳定发展。j.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遇到挑战。日本和欧共体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位,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70年代经济危机结束后,进入“滞胀”阶段。k.80年代经过改革,经济出现持续增长。此外,加快同加拿大、墨西哥的谈判。1992年三国签署北美自有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l.90年代,经过改革,美国经济增长加快,财政赤字逐年递减,甚至出现盈余,出新繁荣景象,而且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②特点:a.具有发展经济有利的客观环境:市场广阔、政局稳定、远离大战战场、积极吸引人才。b.美国经济自我调节能力强,保持持续、快速发展。c.后来居上,长期取代英法掌握世界经济霸权。d.从两次大战中受益,为经济发展和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提供契机。
⑷日本
①概况:a.17世纪初,德川幕府建立后,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不断兴起和扩大。b.18世纪早期城市出现商业、金融机构和享有特权的大商人、高利贷者。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c.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被迫开放一些港口,西方国家工业品涌入日本市场。d.明治维新使日不能很快进入经济迅速发展时期。19世纪8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在政府保护下产生垄断组织。e.一战期间乘机发展工商业,由战前债务国变为战后债权国。战后不久,发生经济危机。f.30年代经济危机打击下,工业生产普遍下降,农产品价格惨跌。g.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大批订货刺激了经济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新技术、新产业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h.20世纪90年代,日本力图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对亚太地区的援助、投资、贸易等都占据重要地位。
②特点:a.日本是亚洲唯一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这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b.军国主义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影响巨大。c.外来因素对日本经济影响重大。向西方学习、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掠夺、周边国家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为日本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⑸德国
①概况:a.14、15世纪,德国的莱茵河畔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17世纪,德国最重要的邦国之一的普鲁士工商业得到发展。18世纪腓特烈二世积极发展工商业,国力迅速增强。c.19世纪早期,工业革命在德国开始,普鲁士的莱茵地区尤为突出。19世纪30年代以后,德意志的纺织、冶金、采煤、农业化学和铁路运输等部门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d.19世纪50年代,普鲁士重工业发达。e.1871年完成统一后,工业生产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f.一战后被战胜国任意宰割而损失巨大,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和美英等国的贷款使经济很快得到恢复。g.30年代受到经济危机冲击尤其严重。法西斯上台后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h.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发挥了市场经济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起飞。60年代初,德国成为欧洲最强的经济大国,居世界第二位。
②特点:a.德国统一时经济发展的转折点。b.战争对经济发展影响大,普法战争促进了经济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经济。c.利用机遇,为经济发展制造了条件。如巧妙地利用了一战后战胜国在赔款问题商的矛盾,恢复经济;二战后积极利用美援和外资。
⑹俄国
①概况:a.17世纪,俄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发展缓慢,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彼得一世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发展。b.19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一定发展,但农奴制的存在阻碍其发展。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开始工业革命。c.1861年,俄国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e.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资本主义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不到一半,农业仍占优势,依赖外国资本。
②特点:a.封建残余在经济发展中严重存在,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b.军事因素对经济影响大。c.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不相称。
⑺意大利
①概况:a.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出现。b.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及英国、尼德兰所代替。c.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撒丁王国成为意大利经济最发达的邦国。d.一战后初期,经济危机严重。e.二战后,与西欧国家关系密切。
②特点: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b.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转移,影响了经济发展。c.是较为贫弱的帝国主义国家。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
⑴英国
①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都铎王朝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增强英国的实力。
②17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政府特许成立了一些大的殖民贸易公司,进行海外殖民活动,其中著名的有东印度公司和伦敦公司。
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克伦威尔当政时对内以武力维护统治,发展工商业;对外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并竭力维护英国海外贸易的利益。
④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为了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活动,保护本国利益,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⑤英国工业革命前夕,英国资产阶级对外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内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
⑥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过分依赖殖民地,由于不愿更新国内生产设备和技术,造成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⑦一战后,英国工党势力大增,执政后在资产阶级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改革。
⑧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下,设置关税壁垒,保护本国经济。1933年召开渥太华经济会议,规定英帝国内部互惠关税,对外则一致提高关税。
⑵法国
①17世纪,路易十四采取经济改革措施:发展工场手工业,取消国内关卡,鼓励出口,大力拓展海外殖民地;为增加财政收入,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竭力拓展对外贸易。
②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经济政策:a.君主立宪派掌权期间,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取消教会和贵族封建特权,没收教会财产,取消关卡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制度。b.吉伦特派统治时期,颁布了一批新的土地法令,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所有制。c.雅各宾派执政时期,国民公会颁布法令,无条件地废除一切封建权利,解决了土地问题。对日用生活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赢得了城市贫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d.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③一战后,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法国政府实行财政改革,增加赋税,减少开支,稳定法郎,取得了成效。
⑶美国
①美国内战期间,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宅地法》,这成为扭转战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一战后,美国就到处运用美元,推行所谓“金元外交”。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先后提出“道威斯计划”、“扬格计划”等,向欧洲输出资本。
③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一方面美国为保护本国经济,于1930年通过国会法案,把近900中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提高近40%,由此引发一场关税大战。另一方面,罗斯福上台后推行新政,主要内容有: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对工业加强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积极推行“以工代赈”。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④冷战期间,推行马歇尔计划。
⑤50—70年代,美国积极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新兴工业;还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计划进行投资。
⑥8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等措施,渐扭转经济颓势。
⑷日本
①德川幕府统治时期,规定藩主在藩内拥有政治、军事、司法和税收权利,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人民从事的职业必须是固定的,农民终年束缚在土地上,不住迁徙和买卖。对外实行锁国政策,几乎隔断了日本同世界市场的联系,造成日本的落后。
②明治维新中,进行经济改革,主要有:改革土地制度;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国内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积极兴建铁路,兴办邮局、电报、电话;开办工厂,扶植私人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在政府保护下,出现垄断组织。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
⑴英国:14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使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发展成为新贵族;另一方面,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有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采用拍卖王室土地等方法,形成并巩固了大地主土地所有制。
⑵法国: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颁布法令,对法国进行初步改造,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从而形成了小地产制。
⑶美国: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促进了西部的开发。
⑷俄国:1861年改革中,农奴以高于地价数倍的价格,出钱赎买份地。
⑸日本: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统一征收地税,使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5、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
⑴前提和条件
①第一次工业可明:a.政治上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b.具备了市场、资本、技术等条件。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a.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统治;b.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c.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形成;d.大机器生产以及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a.二战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b.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c.科学技术的发展;d.社会要求迫切。
⑵进程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向各国扩展。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表现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使用和电讯事业的发展。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至今仍方兴未艾。
⑶主要发明
①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和制造棉纺织机器、蒸汽动力机器和交通运输机器。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有电动机、内燃机、柴油机、汽车、飞机、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等。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有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⑷主要特点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a.主要在资本主义国家开展。b.由一国向多国扩展。c.将资本主义发展推进到蒸汽时代。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a.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开展。b.有坚实的科技基础,规模广泛。C在一些国家中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a.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作用日益重要。b.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加快。c.科技密切结合,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
⑸影响和后果
①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②导致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巨变:a.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两大对立阶级产生,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使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b.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地产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使现代资产阶级统治模式成型。c.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对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影响巨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
6、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主要经济思想
⑴重商主义
①盛行于16—18世纪的欧洲
②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曼、斯图尔特和法国的柯尔柏。
③主要内容:第一,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果没有或无法获得贵金属矿场就得通过贸易来取得。第二,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重商主义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⑵自由主义
①19世纪以后在欧洲的主要社会思潮。
②代表人物事: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③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国富论》中,其中心思想是经济自有,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自有发展,其主张为自由经营、自有竞争和自由贸易。
⑶社会达尔文主义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②代表人物有:英国思想家斯宾斯等。
③主要思想:认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规律一样,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欢迎。
⑷凯恩斯主义
① 当代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凯恩斯1936年提出。
②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借此刺激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费和投资。这种思想符合了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集团日益同国家结合的要求。二战以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成为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对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实现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7、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⑴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⑴形成原因:①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的统治。②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③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⑵地位形成:19世纪中期
⑶地位丧失的原因:①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设备陈旧,资本家把大量资本投往国外,不愿用于更新设备和采用新技术。②英国广阔市场,对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缺乏应有的积极性,造成生产率低下。③美德工业迅猛发迅速赶上和超过英国,使英国逐渐失去“世界工场”地位。
⑷地位丧失:19世纪末。
⑵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②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二战后,美国操纵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美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⑶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在欧共体和日本崛起的情况下,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8、几次主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⑴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⑵1847年,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⑶1857年由美国开始,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⑷1929—1933年由美国开始,爆发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⑸20世纪70年代,中东国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⑴开始形成
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
②早期之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
③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⑵初步形成
①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在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属,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
⑶最终形成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各国进一步争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开拓国外市场,世界基本被瓜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知识深化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备要素可以归纳为“三个前提和四个条件”:⑴“三个前提”是社会稳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⑵“四个条件”是科济条件、市场条件、资本条件、自由劳动力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关系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反映和延续,一切政治问题都可以从经济方面寻找根源,也只有以经济现象为基础才能为政治事件的发生、发展找到原因。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其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阻碍的因素或是封建专制统治,或是国家政治分裂,或是外国殖民统治等等。这也说明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由于各国历史环境的差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也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不同方式及特点。
资产阶级时代的许多口号、主张,如“自有平等”、“天赋人权”等,与商品经济有密切关系。而其他的主张都是从自由平等中衍化而来的。
3、评价世界近代经济事件、现象、政策的标准
世界近代史时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基本定型的时期。评价此时期重要的经济事件、现象、政策要始终遵循生产力标准,即是否符合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中,圈地运动、西进运动虽然使英国农民和美国印第安人处境悲惨,但有利于英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虽然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但产生的小地产制,缺却不于法国经济的发展。
4、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和扩大,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国际贸易从区域性贸易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贸易。资本主义创造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世界市场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但由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于改造全世界,因此这时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早期发展时期极力开辟海外市场的种种表现和贸易的跨国现象。
第二阶段:18世纪中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世界市场的扩展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是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世界市场的形成,其作用有: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5、垄断组织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积极作用有:①就客观条件和影响而言,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产生后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②从主观动机来看,实质上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③托拉斯等高级垄断组织,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更为有利的条件。
垄断组织也有固有的剥削性和侵略性的加强,表现在:①垄断组织的形成,意味着对劳动人民掠夺得加强。②垄断资本的形成,就是大生产吞噬小生产的结果,其间充满了暴力、欺诈的行为及种种卑鄙丑恶的手法。③垄断的形成,产生了游手好闲的寄生虫阶层。④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有更多的国家、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⑤垄断资本是战争的根源,殖民扩张必然导致争霸,不可避免地发生战争。
6、对资本主义发展中经济思想的认识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与一定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息息相关的。它反映的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一种经济思想,要结合它所处的时代条件具体分析。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反映。工业革命后兴起自由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社会达尔文主义、惟意志论影响扩大。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7、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认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其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资本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表现在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萎缩的矛盾,危机是上述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经济危机的破坏性极强:大量商品积压,企业倒闭,生产下降,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危机期间,真个社会生活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状态。
经济危机的影响,分析时应注意:①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充分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形成。③
一般来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国家已经达到相当数量,并散步于世界各地。②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③这些国家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占有一定份额并影响到殖民地、半殖民地。④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已经对全国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西方各国的反危机措施,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逐步取代了不加干预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模式,推动了资本主义内部机制的逐步调整。
8、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与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领域内地结合的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包括上层建筑的因素。凡是国家以各种所有者身份,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以保证自身或私人垄断资本获取垄断利润的活动,都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一战期间各国普遍建立战时经济管理体制,兴建一批国营钢铁和军事企业。面对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以罗斯福新政为先导,开创资本主义国家在和平时期全面干预经济的先例,英法等国效仿美国,而法西斯国家则建立战时体制。二战中各国进一步实行战时体制。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后,使新兴部门和行业增多,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与这些变化已不适应。为此,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从外部干预经济生活,还直接参与社会生产,从内部进行调节。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终于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多建立的一种生产关系,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作用。①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地弊端,在一定时期内减轻了经济危机。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不会消除经济危机,还会一定程度上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9、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
全球一体化,是指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不断加深的一种战后世界经济新现象。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若干的国家联合起来,实行比世贸组织更严格的市场纪律,相互提供更高的优惠,促使生产要素尽可能在本组织成员国地区流通,以达到加速本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成员国共同繁荣的目的。目前,区域性经济通常分为:特惠关税区、自有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与货币联盟。从发展过程来看,区域集团在20世纪50年代是初创时期,60—80年代是发展时期,90年代是北美、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时期。
两者表面上看似乎对立,范围大小不同,实际上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新。区域集团化是实现全球一体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推动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联系和融合,全球一体化则是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10、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基本规律
①世界经济一体化规律②世界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规律③世界经济不平衡规律
11、宏观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繁荣的若干历史因素及其轨迹
⑴历史因素:①前提:新制度确立后体现了其先进性。②环境:相对和平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活动。③科技:科技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④掠夺:对本国人民的剥削和对别国的掠夺。
⑵轨迹: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次经济发展繁荣,70年代后处在滞胀时期,但从整体上看资本主义经济仍显示出其强大的活力。
⑶辩证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两重趋势:①发展与腐朽两重趋势,以发展为主。②垄断与竞争交替运行并日益完善。③失衡发展与相互依存同在。④社会经济现代化与部分居民贫困化并存。
(三)若干问题
1、关于科学革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⑴科学革命概述:科学革命发轫于16世纪,发展的关键是17世纪。近代科学是以观测和实验作为基本特征的,其中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⑵科学革命兴起的原因:①从经济上看,是这一时期经济变化的结果,这时资产阶级逐渐打破封建秩序,迫切需要把科学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②与清教的发展紧密联系,清教刺激了人们的思想,使之更为开放、进取和求职。③是欧洲科学知识的积累、增长蕴育的结果。
⑶科学革命的意义:科学革命为西欧各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直接预示和推动着后科学的更大发现和知识的进步,特别是震撼世界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和普遍进步。从世界范围来看,此时西欧各国在科学技术上的独占又是,也为日后西欧各国向落后国家的扩张、取得世界优势地位和建立霸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葡萄牙、西班牙早期殖民侵略的性质:封建性的
3、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不同
①背景不同: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②主要内容不同: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崇尚“理性”。
③方式不同:文艺复兴时许多思想家借用宗教的外衣;启蒙运动已提出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④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启蒙运动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前提下进行的。
4、货币地租形式的普及对农村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作用
①货币地租的实行,迫使农民为了换取货币而出售产品,这样就促使了市场的扩大河商品经济的展。
②农民既受封建地主、贵族的剥削,又要遭受商人的盘剥,这样就加速了农民的两极分化,使大批农民破产成为雇农或雇佣工人。
③在商品经济的刺激和推动下,一些富裕农民和封建贵族开始经营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成为农业资本家。
所以,货币地租的实行促进了农村中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
5、比较欧洲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分析两者在产生、发展以及影响上的异同
①从产生来看:都是生产技术进步、社会分工扩大、商品经济发展的物。
②从发展来看: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在城市发展迅速,并且深入农村;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因为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发展缓慢,仅出现在个别地方和少数的几个部门,没有深入农村。
③从影响来看: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瓦解了封建社会,并且使欧洲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在鸦片战争后即被阻断,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使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冲突的必然结果;直接原因使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或殖民统治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导火线事件。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教派斗争的实质
实质:教派斗争仅是“旗帜”和“外衣”而已,其实质是英国社会不同阶级利益和政治观点的对即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王权之间的对立。
8、法国大革命的阶段特征
革命初期阶段是君主立宪派掌权,其特点是革命沿上升路线展;吉伦特派掌权时期,比君主立宪派在反封建斗争中更为激烈,为大革命立下汗马功劳;雅各宾派掌权时期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时期,但有些做法超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最终导致分裂,并被热月党人推翻,革命的上升路线被断。热月政变不能表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仅是象征法国大革命的高潮已经过去。热月政变结束了法国大革命沿直线上升的趋势,是一个转折点,反映了资产阶级建立正常统治秩序的愿望。从此,法国大革命进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寻找适当人选和统治方式的新时期。
9、英法两国处理传统农业生产关系方式的不同及其影响
①在革命前,英国圈地运动已经开始,大量地农民丧失土地。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大量地王室土地通过拍卖的方式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资产阶级革命后,圈地运动公开地大规模进行,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成为廉价劳动力。其特点是大量的土地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
②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雅各宾派把没收来的逃往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用十年分期付款的办法卖给农民,公用土地一律归还农民。其特点是土地分散到农户手中,形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小农经济。
③英国处理土地的方式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廉价的雇用劳动力以及大量的原料和资金。而法国的方式造成了新机器、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国内市场也不很景气,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10、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
①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②经济布局的变动。
③产业结构的化 ④城市化和工厂制度。
⑤社会接济结构的变化。 ⑥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
11、1848年欧洲革命的时代特征
①发生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水平,即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到机器大生产的时代。
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成为这场革命的主力军和惟一彻底革命的阶级,但是觉悟程度和组织尚不足以胜任对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还处于幼年时期,没有自己的政党。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理论影响很大,在工人阶级中占统治地位。
③资产阶级在领导这次革命时表现出动摇性、妥协性。
④在革命进程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和影响:无产阶级力量正在发展壮大;以沙俄为代表的封建复辟势力正在日趋没落。
12、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的表现
①改革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贵族地主仍占有大部分的私有土地,导致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②在政治上,一方面沙皇专制统治没有任何,沙皇仍然拥有没有任何改变。另外,贵族地主仍然把持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
13、日本领导明治维新的为什么不是资产阶级而是中下级武士?
这一点是由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改革前夕,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远没有成熟,资产阶级刚诞生,力量弱经济实力不强,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并且造成日本的民族危机,这就使得国内实力最强的一个集团——中下级武士担任了革命的领导角色。
中下级武士能成为领导者,是因为:①他们大多数资产阶级化了;②日本武士从来就是一个垄断文化的阶层,他们中的大多数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启蒙思想。③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才能。
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表现在:①农民的土地问题并未解决,封建生产关系在农村中仍占统治地位。②在改革中建立起来的地主资产阶级联合政权中,直到一战,地主阶级始终仍占主导地位。③中下级武士在新政府中盘踞要职,掌握军权,拥立天皇,利用神权进行统治。所以日本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从一开始就极端反动,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成为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14、比较法国大革命和1848年革命的不同点
①革命任务不同:前者的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后者的任务是在资产主义制度内推翻金融资产阶级的统治,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分享统治权。
②革命的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封建专制的波旁王朝;后者的对象是进入贵族,如“七月王朝”。
③革命群众的组成不同:前者中群众主要是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后者中,无产阶级起主力军的作用。
1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和影响
⑴方式:①英国拥拍卖王室土地的办法;②法国把土地分成小块,分期付款,卖给农民;③俄国拥赎买份地地颁发;④美国用无偿分配西部国有土地的办法。
⑵影响:①英国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资本主义所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圈地运动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②法国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优势,国内市场狭小,影响农业机械化。③俄国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很多部门得以确立。④美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农民的土地要求,鼓舞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为农业资本主义常遭了有利的条件。
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得以初步形成的诸多因素
①最基本的因素是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促使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
②工业革命造成地商品数量和质量上的大幅度提高,使开辟更大的海外市场和霸占更多的殖民地的活动大为加强,资产阶级更加疯狂地进行征服世界地活动,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得以初步形成。
③1848年欧洲革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④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美国内战、德意的统一、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一大批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⑤资本主义各国占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半殖民地,使其成为自己的附庸和市场,使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促使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7、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征及成因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波动很大,繁荣与危机、动荡与稳定、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诸种现象同时并存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可以说,这一时期是现代西方经济史上最动荡时期。
造成动荡的原因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②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矛盾激化,直接导致了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8、美德两国摆脱经济危机的不同方式及其原因和影响
⑴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专政。
⑵原因: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②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国家干预的颁发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极端的办法来摆脱危机。③德国阶级矛盾尖锐,纳粹党被看作镇压革命的理想工具;美国阶级矛盾尚不致危急资产阶级统治。
⑶影响:德国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造成了巨大损失;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条件。
18、美国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历史必然性
①新政的实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竞争,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②新政是符合美国国情的选择。美国是世界经济霸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③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④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⑤30年代,国家关于经济和运动财政政策调整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行政提供理论依据。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bx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