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籍 考试题型 学科排名
考试科目 专业方向 报考条件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分数线
就业前景 复试调剂 经验分享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招生简章 专业目录 报录比例
院系介绍 名师风采 复试试题
背景:
阅读新闻

历史学考研资料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日期:2011-12-09] 来源:博仁教育  作者:lbx [字体: ]

  一、国内政治


  (一)党的八大的召开


  1.背景


  2.主要内容


  (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日渐突出,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以迎接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成为当务之急。


  2.内容


  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科学论断,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还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三)整风运动


  1.目的: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2.内容: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


  3.特点与评价


  (四)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1.扩大化的原因


  2.影响


  (五)“反右倾”斗争


  1.背景


  庐山会议与彭德怀“上书”。1959年7月2日—8月1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原定议题是总结1958年以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统一全党的认识,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以实现1959年的继续跃进。


  7月14日,彭德怀针对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陈述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


  2.发动


  1959年8月2日—16日,在庐山召开了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全会通过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关于撤销黄克诚同志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决定》、《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公报》。


  3.后果


  一是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二是使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不良倾向在党内进一步发展。三是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


  二、对外关系


  (一)中苏关系


  1.中苏关于

  “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的风波1958年。


  2.中苏关系的破裂


  自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来,由于中苏两党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纷争,中苏关系逐步恶化。


  1958年中苏在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上发生争执后,中苏同盟关系开始走向破裂。


  1959年10月2日,赫鲁晓夫和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谈话不但没有消除双方的分歧,反而加深了矛盾。


  1960年将中苏纷争扩展到了国际共运理论与战略策略上来。


  1960年6月24日至26日,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会谈。苏共代表团突然散发苏共6月21日致中共中央的通知书,对中共进行全面攻击。


  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片面决定自7月28日至9月1日撤走全部在中国的苏联专家1390名,并终止派遣专家900名。


  3.“中苏论战”


  1960年4月,为纪念列宁诞辰九十周年,中共发表《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的发表揭开了中苏论战的序幕。


  1960年9月17日至22日,中苏两党在莫斯科举行会谈。10月,刘少奇在莫斯科参加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和必要的妥协,通过了《莫斯科声明》。


  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使两党关系更趋紧张。


  1962年4月、5月间,苏联利用中国的严重经济困难,由其驻中国新疆领事馆在伊犁、塔城地区进行大规模颠覆活动,鼓动6万多中国公民越境跑到苏联,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


  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后,苏共在一些场合不断批评中共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为此,从1962年12月至1963年3月,中共发表了8篇答辩文章。


  1963年7月14日,苏共公布了《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逐条批驳中共的“二十五条”,从而将中苏两党争论公开于世界。随之,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苏共中央的“公开信”。


  从1963年7月15日至1963年10月底,苏联报刊、广播发表了有反华内容的文章1100多篇。


  从1963年9月6日至1964年7月14日,中共以《人民日报》编辑部和《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陆续发表了《苏共领导同我们的分歧的由来和发展》等9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简称“九评”)。


  1965年3月,勃列日涅夫召集以集体谴责中共为目标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的筹备会,中国和其他六国党拒不参加。此后,苏联向中苏边境不断增兵,并向蒙古派驻苏军。


  1966年3月,苏共召开二十三大,中共决定不派代表出席。从此,两党关系中断。


  (二)中印边境武装冲突


  1962年,中印关系更趋紧张。中共中央作出自卫反击战的决定。


  (三)周恩来访问非洲十国


  1963年12月14日至1964年2月4日,周恩来应邀先后对阿联(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十国进行友好访问。这是中国总理第一次正式访问非洲。这次出访的目的是寻求友谊,增加了解,互相学习。


  (四)中法建交


  1963年12月12日,中法双方在瑞士正式举行建交谈判。1964年1月9日,中法双方就建交具体事宜达成协议。1964年1月18日,中法达成协议,并商定在3个月内任命大使。1964年1月27日,中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一致决定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月31日,戴高乐总统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五)“抗美援越”


  1961年至1964年,当美国在越南南方进行“特种战争”时期,中国一直给予坚决的支持和积极援助。


  1965年6月,中国以“支援部队”的形式派出的第一批军队入越,由此开始了中国军队援越抗美的军事行动。


  1973年1月27日,《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在巴黎签署。1973年3月,侵越美军开始撤出越南南方。1975年5月,越南抗美战争获得胜利,实现了国家统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lbx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